毕业要求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专业介绍 >> 毕业要求 >>
本专业毕业要求

在学校、学院两级指导之下,本专业已经形成毕业要求制定工作的制度化安排,制订了明确的毕业要求,完全覆盖了通用标准的12条毕业要求。结合本专业特色,毕业要求分解为37项指标点,内涵明确、可衡量,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毕业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向校内师生和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公众公开。毕业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为使本专业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12项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物理、工程基础和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通信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够将数学、物理、工程科学的基础知识用于通信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

1-2:能够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于通信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数学建模,明确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并能对其正确性进行求解验证。

1-3:能够将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分析通信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给出适当的解决途径。

1-4:能够运用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对通信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与综合。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通信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对通信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和判断。

2-2:能够运用工程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正确表达通信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输入条件、约束关系和输出参数,并进行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

2-3:能够利用专业文献与互联网资源对通信专业复杂工程问题寻求多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2-4:能够运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分析、评价通信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与解决途径,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通信工程专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根据特定需求实现通信模块、系统和网络功能。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文化及环境因素,并体现创新意识。

3-1:针对工程应用需求,能够运用通信专业知识确定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掌握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方法。

3-2:能够根据市场信息、新技术发展或生产需求,设计实施技术方案所需的通信模块。

3-3:能够对系统方案进行设计与改进,并选用图纸、报告、说明书、实物等方式呈现设计结果,体现出创新意识。

3-4:能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考虑安全、环保、法律、文化等制约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通信及其它科学原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应用文献检索、建立模型、仿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解释、信息综合等科学方法,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通信专业理论,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背景和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对象特征,选择合理可行的研究路线,并设计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应用科学原理构建实验系统或模拟仿真,安全地开展实验工作,科学地采集实验数据。

4-4: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通信技术、信息资源、仪器设备、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搭建开发和验证环境,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理解和分析所用技术与工具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5-1:能够使用频谱、网络分析等现代仪器设备、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程序设计软件,并理解其适用性和局限性。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设备、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通信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选用或开发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实现对通信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预测、仿真和调试,判断、分析其结果的有效性,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通信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通信专业工程实践和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能从多渠道获得通信领域的背景知识,熟悉通信领域的法律、法规,熟悉通信行业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产业政策,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实践活动的影响。

6-2:能够从工程师的角度,合理分析与评价通信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的潜在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认识、理解和评价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熟悉与通信工程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能够理解信息科学发展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具有经济、生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7-2:能够分析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合理评价工程实践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形成有效结论,并能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通信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历史、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8-2: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维护国家利益,能够在通信领域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8-3:能够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够考虑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在解决通信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中每个角色的作用和责任,主动与其它学科的成员共享专业信息,合作共事。

9-2:能够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并能与团队其他成员有效协作,具有团队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9-3:能够组织、协调团队工作,综合团队意见,并进行合理决策。

10.沟通:能够就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工程技术的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通信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质疑,并能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了解通信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能够从中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够在通信系统的设计、实现、运维等过程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了解通信学科相关复杂工程蕴含的工程管理原理,具备一定的市场经济、工程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了解通信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分析和辨识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3: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综合运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开展工程项目的论证、规划、组织实施和进程管理等。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跟踪社会进步和通信行业技术发展,正确认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具备自我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能够针对个人职业发展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与技术发展的能力。